9月20日,在2024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舞台上,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再度成为焦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陶泽文代表企业领取了一项殊荣——由公司自主研发并设计的深海1500米级铺缆作业机器人,荣获山东省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的金奖。这一奖项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

在众多国家级赛事中,未来机器人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荣获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组一等奖”和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长组50强”等。自陶泽文带领未来机器人走过19个年头以来,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深海铺缆、深海探测等50余种型号的产品,作业深度可达水下6000米,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的企业,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60%的份额。

回顾历史,深海机器人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在一次北京的展会上,陶泽文亲眼目睹了一台进口水下机器人标价高昂而成本低廉的景象,这深深触动了他。他坚信,海洋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其深海技术绝不能掌握在他人手中。正是这种信念,驱使着陶泽文创立了未来机器人,并逐步从生产小型水下机器人,到如今能水下几百米深处作业的各类探测、打捞机器人。

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如三峡水下坝体、长江跨江大桥等的检修中,未来机器人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这让陶泽文倍感自豪。他表示,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更加充满干劲。

2022年,未来机器人成功研发出深海1500米级铺缆作业机器人,这标志着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与探测、打捞机器人不同,铺缆机器人需要完成海床开挖、缆线投放、掩埋等一系列复杂动作,这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泽文表示,他们将不断努力,为国家深海技术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此之前,未来机器人已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底蕴,从而构建起一套标准化的机器人框架,为产品的电控系统、液压补偿系统等核心部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面临深海1500米级铺缆作业机器人的研发挑战时,他们专注于解决水下作业的电力保障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未来机器人成功攻克了电机线绝缘等级低及电机装配过程中的壳体变形等技术难题,进而研发出大功率高压水下电机。这款电机不仅体积紧凑、重量轻便,还配备了高效的冷却循环系统,确保机器人在水下长时间作业时能保持充沛动力,同时电机自身温度稳定可控。

在产品验收环节,未来机器人研发的铺缆作业机器人经过严格考验,在长江入海口舟山海域的复杂海况和低能见度环境下仍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客户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并与未来机器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如今,这款铺缆作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海洋立体观测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

尽管已成为行业佼佼者,但陶泽文仍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探索新技术。他坚信,关键核心技术无法通过外部获取,必须依靠自身实力。在深海科技领域,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占据主动地位。因此,他们致力于整合各类机器人技术,研发深海采矿机器人,为我国智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